

輪轂、輪輞、輪圈,你真的了解嗎
發布日期:2019-08-14 09:59:41 瀏覽:881次
平時看汽車視頻、圖文里常常說輪轂、輪輞,還時不時換著說,是不是覺得懵逼了?“這特么的不是說的同一個東西嗎?”輪圈就還好,一般都會認為是輪胎那最好看的東西。
一般說輪轂,在腦海里會浮現的是下面這個東西。
但是它卻是在這里。
what?!是的,你沒有看錯,這個就是輪轂,是連接車體與車輪的一個連接件,相當于一個傳話件。它還有一個稍微好聽點的高逼格名字——輪轂單元。輪轂單元的作用是承重,以及為輪轂的傳動提供精確引導,既承受軸向載荷,又承受徑向載荷,說得簡單點,就是個苦逼活。
另外一個名詞:輪輞。這個名詞看起來這么復雜,但是確實我們常見的東西,就是“輪圈”。有一個等式要指出:
輪輞與輪輻組合成車輪,所以經常聽到19寸大輪輞;輪轂僅僅是用來連接車體與車輪的一個連接件(重要的知識點說多一次)。那么輪輞和輪輻是怎么被創造出來的?這個就要從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撕逼開始說起。
設計師的眼中,當然是輪輻越多越復雜越好、尺寸設計得越大越好看,這樣的車子整體會顯得更大的大與動感,總之一句話,越酷炫越特立獨行越好。最后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,被一股腦地肆放了出來,視覺效果、豪華程度都是設計師所追求的。然后設計師把設計圖交給工程師進行下一步的......繼續苦逼。
在工程師的眼中,卻是越簡單越好,尺寸也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配備,畢竟不能讓家用車使用21寸的賽車輪胎吧?總之一句話,越使用越好。各種優化設計也被工程師吐出來,受力分析、性能設計是工程師的唯一法則。工程師把優化后的創意又返給設計師。然后.......撕逼開始。
“睡你麻痹,起來撕!”終于在折騰完設計師和工程師的體力后,得到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,舉個“栗子”:比如輪輻及車輪的螺栓數,從設計角度考慮,螺栓數量與輪輻數量一致,車輪的整體會比較好看。但是螺栓的數量取決于車重,所以乘用車一般不會超過六顆(一般小車4顆、中型車5顆、重型車6顆)。
螺栓的數量越多,對輪轂面的壓力越大,不利于輪轂;但是螺栓的數量少了,對螺栓的抗壓需求又會提高,所以一般5顆就成了最合適的設計。所以一般來說,市面上常見的是五幅輪輞,很少出現設計非常復雜的。除了螺栓,輪輞的設計還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,例如輪輞的材質,既要輕量化又要硬度高;輪輻的弧度,既要保證美觀好看又要保證散熱。
連車輪這么小的東西都有這么多知識點,關于汽車,更是有一堆的好戲等著你來看。多關注日產的汽車,他們真的很有料!指不定就有一些意外的收獲呢?
版權所有 © 2019 中國·湖北·湖北宏瑪達輪轂有限公司 鄂ICP備19007716號技術支持:億網網絡